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纠正广州市东山区擅改税收征管范围错误做法的紧急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7 17:09:58   浏览:927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纠正广州市东山区擅改税收征管范围错误做法的紧急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纠正广州市东山区擅改税收征管范围错误做法的紧急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据了解,广州市东山区人民政府1997年5月擅自将区内涉外企业所得税划归区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的情况,至今未得到纠正。广州市东山区的这一做法,违反了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范围意见的通知》(国
办发〔1996〕4号)的规定,扰乱了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了国税局、地税局征管工作的混乱,必须尽快坚决予以纠正。
请你们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的规定,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对任何不符合规定的做法,必须在1998年底以前坚决予以纠正,并将结果上报总局。



1998年11月2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证程序中证据的审查
       冯兴吾 杨仕田 司火根

内容摘要:公证程序由申请、受理、审查、出证基本环节构成。公证审查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是确保公证质量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公证中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指出了审查的重点、审查的方法。
关键词:公证 程序 证据 审查

  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公证程序中的证据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其内容是与案件事实相关联,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的各种事实;其形式表现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在公证程序中,公证员收集到的证据,往往有真有假,有的准确、有的不准确,有的与案件事实有联系、有的与案件事实没有联系等,有的与案件事实有直接联系,有的与案件事实没有直接联系等等。所以,对收集到的证据,需要公证员进行审查判断,分析研究鉴别真伪,以确定它们是真是假、是否与案件有联系、能证明案件什么事实、现有证据能否证明全部事实等,从而找出它们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必然联系,并就案件事实作出结论。
  一、公证程序中证据的审查标准
  公证程序中的证据是个多面体,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认识才能够完整把握。从对象上看,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实,是与公证案件事实有联系的事实;从形式上看,证据又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各种材料;从作用上看,证据一方面是当事人向公证机构展示案件事实的各种方法,另一方面也是公证机构借以确定案件事实的真实情况、审查公证的手段。证据材料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公证程序中证据。
  1、客观性即公证程序中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客观性是指证据本身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而不是想象的、虚构的、捏造的。证据的这个特性是外在人们的主观意志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表明证据事实在客观自然的领域,而不处于主观精神的领域。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均源与一定的法律事实,这些事实发生在申请出证前,公证机构的公证员无法直接感觉感知,但法律事实发生时会形成并留下一定的材料或物品,会被别人所了解、有的机构所记载。无论是事实发生时留下的材料或物品,还是证人的证言事实,都是客观存在的。公证机构正是通过客观存在的证据,才能正确把握公证案件的事实的真实情况,作出正确的结论。反之,如果作为认定事实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虚假的,公证就会错误。
  当然,强调公证程序中证据的客观性,并不否认证据的提供、运用具有主观的一面。证据的主观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于公证程序的始终。在公证程序中,无论是收集证据、提供证据,还是审查证据、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都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这些活动又带有主观的成份,所以,公证程序中证据除了客观性的一面外,还有主观性一面。但是,在客观性与主观性中的关系中,客观性代表了证据的本质属性,主观性必须符合客观性的要求。
  2、关联性即公证程序中证据必须与待证事实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关联性又称相关性,是指公证程序中证据必须与待证的案件事实存在一定的必然的联系。这一联系可以表示为直接的联系,如借据、欠条可以直接证明借贷的事实;也可以表示为间接的联系,如在以车抵债的协议公证中,一方当事人为证明车主是债务人,所提供的材料是在某汽车销售公司购买“昌河”面包时合同证据与待证事实的联系既可以表示为肯定的联系,也可以表示为否定的联系。如在继承权公证中,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被继承人与配偶只有三名子女,而另一证人则提供被继承人还有一名非婚生子女,前者提供的证据对待证事实具有肯定作用,而后者提供的证据对待证事实具有否定作用。所以只要同待证事实存在着联系,无论那一种形式的联系,都必须是必然的联系。
  关联性在客观性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证据的特征。并非所有客观存在的事实或材料都可以作为公证程序中证据,能够作为公证程序中证据的,只有那些与待证事实存在必然联系的事实和材料。判断有无关联性的标准应当是:由于证据的存在,使得待证事实的真实性或虚假性变得更为清晰,从而有助于证明待证事实的真伪。美国学者柴尔曾经用两句话对证据的关联性作出了经典性的表述:第一,禁止接受一切无关联性的、不是逻辑上能作证明的东西;第二,一切属于逻辑上作证明用的东西,除非某项法律原则或规则予以排除,一律应该采纳。
  3、合法性即公证程序中证据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不为法律所禁止
  合法性是指公证程序中证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收集和提供,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合法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收集证据的合法性。这主要指当事人、当事人的委托代理人、公证机构在收集证据时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例如,公证人员是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与本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或与本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正确办证的,应当自行回避。公证人员外出调查,除调查书证外,应由两名公证人员共同进行。特殊情况只能由一名公证人员进行调查时,应有一名见证人在场,见证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
  ⑵、证据形式的合法性。证据的形式应当符合法律的要求,必须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居住在国外或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申办公证事项,其委托书应经当地公证人、我驻外使领馆公证,或经司法部指定的机构、人员证明。而乡镇办事处向公证机构提供的亲属关系证明书,应当由单位盖章。同时,法律规定某些事实或法律行为须用特定形式的证据来证明时,应当使用特定形式的证据。如婚姻状况需用结婚证、离婚证来证明;土地使用权需要土地使用权证来证明;房屋所有权需要房屋产权证来证明等。
  ⑶、使用证据的合法性。合法性是在客观性和关联性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证据的特征,但仅仅是真实的和与案件事实有关联的材料还不能成为公证程序中证据,它们能否成为证据,还要经过合法性审查,只有同时具有合法性的证据,才能成为公证程序中证据。公证员对所收集的证据材料,要进行分类整理,审查核实,弄清所掌握证据的性质、证明力和与公证证明对象的内在关系。在无法取得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公证员要注意运用间接证据和证据学原理,来查明事实真相,保证公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公证事项由当事人住所地、法律行为或者事实发生地的公证处管辖;涉及不动产转让的事项,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处管辖,只有遗嘱、委托、声明中涉及不动产转让的除外;收养公证由收养人或被收养人住所地的公证处管辖;任何违反公证管辖办理的公证,应属违法使用证据而出具的错证。
  公证程序中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在存在的领域和层次以及时间上并不是相同的或者呈同步状态的,而是由先后顺序的。在观念上或实际时间上,证据的客观性最先产生,是没有主观性的自在之物,它处在事实领域;证据的关联性其次产生,是法律调整后的产物,它处在法律的领域。具有合法性的证据,包容了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处在证据的最高层次。没有证据的客观性,证据根本就不可能产生,证据的关联性和合法性也无产生的可能和必要。
  二、公证程序中的审查重点
  审查证据是一个主观、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证据和案件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证据和案件事实之间的联系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公证机构的公证员的主观认识能否如实反映客观实在。如果公证员的主观认识能够如实反映客观,就能正确查明案件事实。否则,就会发生错误。公证实践中,公证员应重点审查以下证据:
  1、证明当事人的人数、身份、资格和民事行为能力方面的证据
  审查当事人的身份的目的,在于判断该公证申请是否确系其本人所为,其有无行为能力。审查当事人身份,一般要审查当事人提供的居民身份证、回乡证、户口簿、工作证、学生证以及贴照片的户籍证明,从中判定其身份。有的要审查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或法人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是否征得法定代表人同意等。如某当事人在申办公证时神志清楚,表示准确,提供材料齐全,公证处受理后经过调查,发现该当事人实际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后某市人民医院为该当事人出具了精神稳定的证明,公证处据此认定该当事人有行为能力,为该当事人办理了公证。如无证明,公证处就应拒绝公证。
  2、反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相应的权利方面的证据
  有的当事人为了得到某种私利,常对其他当事人和公证处隐瞒事实真相,使一些当事人在不明真理的情况下表示自己的意思,公证处就要审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如李某向公证处提出申请办理放弃遗产继承权声明书,公证处向李某介绍放弃遗产继承声明的法律后果,李某恍然大悟,并声称是被欺骗,原来李某仍然想要继承遗产。
  3、证实需公证的行为、事实或文书的内容真实、合法性方面的证据
  《公证程序规则》第32条规定:“法律行为应符合下列条件: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㈡意思表示真实;㈢行为的内容和形式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第33条规定:“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或文书公证应符合下列条件:㈠该事实或文书对公证当事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㈡事实或文书真实无误;㈢事实或文书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但有些当事人提供的法律文书内容不符合我国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公证员在审查时应当向当事人提出修改,如果当事人固执己见,则拒办。如张某向公证处申办声明书公证,其内容是对再婚之妻恩恩爱爱,对与前妻所生不满14岁的女孩不再给付抚养费,对此,公证人员严厉指出需公证的声明书内容违反我国法律的规定,拒绝办理。
  4、反映需公证的文书内容是否完善,文字是否准确,签名、印鉴是否齐全方面的证据
  《公证程序规则》第34条规定:“文书上的签名、印鉴公证,签名、印鉴应当准确属实;文书的文本公证,文本内容应与原本完全一致”。如委托书公证,申请人应在公证员面前在前面的法律文件上签名或盖章,如属不实,应当拒办;经过审查,如发现伪造、变造文书,出具假证、伪证,采用欺诈等手段逃避法律责任甚至危及国家利益的,应当教育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书。
  5、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真实、充分性方面的证据
  公证员对单一证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审查:①证据是否是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②证据与本案事实是否相关;③证据的来源、形式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④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⑤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
  公证员对案件的全部证据,应当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在审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时,要注意法人只能按照其资格、资质实施法律行为。如果法人申请公证证明的合同与其法人执照、章程、资质等规定不符,应判定其无权利能力,拒绝办理。如某公司申办法人资格证明,公证员应查明当事人申办公证的目的、用途和使用地等。还要审查该公司成立的法律依据、银行出具的单位资金情况的证明以及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的姓名、任命书、单位住址、银行帐户、组织机构和人员结构情况等。
  三、公证程序中证据的审查方法
  1、鉴别法
  同一事物与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相联系,就会产生不同的情况。因此,公证员认识事物必须研究和分析与它相联系的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才能正确认识其本质。公证程序中审查判断证据也是这样。鉴别证据的真假及准确程度,一般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⑴关系人是否出于不同的动机提供了虚假的证据。如书证是否伪造;证人是否因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而提供了虚假证言。
  ⑵关系人是否因生理上、认识上的原因而提供了不准确的证据。如当事人、证人是否因年龄、健康状况、生理缺陷、认识水平等原因对事物的感知产生了错觉,或者回忆时发生了差错、陈述时不够准确等。
  ⑶是否因环境的特定或情况的变化造成证据不能准确反映公证案件的事实。如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可靠性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证人证言的形成要经过了解、记忆、叙述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可能出现影响证人证言准确性的因素,如了解不全面、部分忘却、叙述时有遗缺等。此外,证人如果与公证当事人有亲友关系、个人好恶,也可能影响证言的真实性。
  ⑷传来证据在传述、转抄、转录中有无错误。如对原件或其他无法入卷的证明材料,公证人员应当作成复制件或复印件入卷,复制人应当注明复制件与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和复制日期并签名。但对利用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和数据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视听资料,由于其与传统的各类证据比,具有生动逼真、便于保管、易于伪造的特点,因此运用技术手段制作视听资料时,如果能够如实录制,对人们的形象、动作、表情、声音作了连续性的录制,则能够记载案件事实。同时,视听资料也很容易通过技术手段篡改和伪造,常见的有通过消磁、剪辑的方法改变录音、录像带的内容。所以,公证人员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公证案卷中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没有其他证据印证并有疑点的视听资料,不能单独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⑸是否因公证员、鉴定人员工作上的原因造成证据的差错。如笔录记载是否有遗漏、有错。鉴定人进行鉴定所依据的材料是否充分、可靠,采用的方法是否科学等。
  2、比对法
  无论是确定证据的客观性,还是判断证据的关联性,一般都必须在证据与证据的联系中加以考察。要确定证据的客观性,除对它本身进行分析外,更重要的是将它与其他证据比对,进行综合分析,但要注意以下两点:
  ⑴、比对法要进行综合比对。审查判断证据,不能局限于联系部分证据进行分析考察,而应将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全面考察。既要注意符合自己设想的证据,又要注意不符合自己设想的证据;既要注意这种可能性的证据,又要注意那种可能性的证据。如果分析比对所依据的材料不全面、不充分,得出的结论就可能不正确。
  ⑵、比对法要反对主观片面性。必须揭示此证据与彼证据、证据与公证案件事实之间客观存在的必然联系,反对主观臆断、想当然,把一些本来并无必然联系的事实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地谈成有联系;必须审查公证案件中全部证据,反对只抓住部分事实,片面地作出结论。
  公证处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下列原则审查:①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②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机构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③原始证据的证据一般大于传来证据;④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⑤证人提供的对其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3、矛盾法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辩证推理乃是要寻求“一种答案,以对在两种相互矛盾的陈述中应当接受何者的问题做出回答”。在收集到的各种证据中某个证据本身,以及某些证据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公证员在审查证据时,必须注意发现矛盾,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进一步收集证据,解决这些矛盾。随着矛盾的不断被发现、不断解决,证据的真伪被鉴别,证据与案件事实的联系被揭示,即可就公证案件事实作出正确结论。本文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分析公证程序证据存在的矛盾:
  ⑴、证据本身有无矛盾。要注意分析证据内容或形式在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下是否可能出现,也就是说,要分析证据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有无矛盾。如某涉台继承公证中,当事人提供的台湾地区户籍誊本通篇用的是简化字;某申办亲属关系的当事人,1981年出生于安徽省宣城市,2003年初才离开大陆到台湾地区,提供的委托书却是满眼的繁体字,且使用竖写格式。同时,要注意分析证据内容前后是否一致,有无矛盾。如某涉台继承中的当事人的一份证明是台湾地区老兵的儿子,但却又写成侄儿。

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


劳动人事部关于贯彻《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1985年11月22日,劳动人事部

为了贯彻《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办法》,现将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安全性能检验项目表和产品钢印统一格式发给你们,请按此试行。钢印由省级劳动部门根据需要统一制作。监督检验报告和检验项目表由我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统一印制。在统一印制之前,你们可根据急需按文中格式少量制作,出具报告。在试行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请随时告诉我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请对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和安全性能检验项目表提出意见,并于一九八六年六月底前寄锅炉局,以便修改后统一印制。
附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Ⅰ〕、〔Ⅱ〕及其说明;
2.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检验项目表〔Ⅰ〕、〔Ⅱ〕、〔Ⅲ〕、〔Ⅳ〕;
3.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检验使用的印章及其说明。
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Ⅰ) 编号
--------------------------------------------------------------
|报检号 | |合约号 | |
|--------|------------------|--------|------------------|
|产品名称| |制造国名| |
|--------|------------------------------------------------|
|制造厂名| |
|--------|------------------------------------------------|
|产品编号| |制造日期| |
|--------|------------------------------------------------|
|用 户| (国名及单位名) |
|----------------------------------------------------------|
| |
| 检验内容 |
| |
| 见检验项目表 |
| |
|----------------------------------------------------------|
| |
| 检验意见 |
| |
| 经检验,上述各项符合合约规定的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 |
| |
| 检验员(签字) 审核(签字) 检验单位(章) |
| 日期: |
| |
|----------------------------------------------------------|
| |
|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审核意见: |
| |
| 监察员(签字) 审核(签字) 监察机构(章) |
| |
| 日期: |
| |
--------------------------------------------------------------
第 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Ⅱ〕 编号
--------------------------------------------------------------
|报验号 | |合约号 | |
|--------|------------------|--------|------------------|
|产品名称| |制造国名| |
|--------|------------------------------------------------|
|制造厂名| |
|--------|------------------------------------------------|
|产品编号| |制造日期| |
|--------|------------------------------------------------|
|用 户| (国名及单位名) |
|----------------------------------------------------------|
| 检验内容 |
| |
| 见检验项目表 项 |
|----------------------------------------------------------|
| 检验意见: |
| 经检验,上述各项中 项,不符合合约规定的规范、标准及 |
| 有关规定,详见专项检验报告。 |
| 检验员(签字) 审核(签字) 检验单位(章) |
| |
| 日期 |
|----------------------------------------------------------|
| |
|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审核意见: |
| |
| 监察员(签字) 审核(签字) 监察机构(章) |
| |
| 日期 |
--------------------------------------------------------------
第 联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告”和“安全性能检验项目表”的说明
一、“检验项目表”根据检查结果逐项填写。“检验报告”根据检验项目表中所填检验结果填写。填好的“检验报告”和“检验项目表”(包括必要的专项检查报告)由检验单位复打一式四联,经有关人员和单位签字盖章后送发。第一联送商检部门,作为出具商检证明的内容;第二联送用户;第三联检验单位留存;第四联由监察机构存档。
二、“检验项目表”所列出的项目,是一般情况下应检的项目,设备类型不同,应检项目可能不同。是应检项目,而在表格内无列出者,在表的空格内按序号依次填写检验项目、检查依据和检查结果。凡是检验过的项目,都应有检验员签字的专项报告或检查记录。有不合格项目者,应将每项不合格项目的专项检查报告复制四份,依次附在“检验项目表”后面,供分送有关单位。合格项目的专项检查报告或检查记录,一般不必附在检验项目表后分送,可同不合格项目专项检查报告原件一起存检验单位备查。
三、填写“检验报告”时,在检验内容一栏内只填写检验项目表中经检验过的项目的序号。所检项目全部合格者,填写“检验报告”〔Ⅰ〕。有不符合标准的项目者,填写”检验报告”〔Ⅱ〕,在检验意见栏内只填不合格项目的序号。
四、检验意见栏内应由检验员签字,检验所主管领导或总工程师或主任工程师审核并签字后加盖单位公章。
五、监察机构审核意见栏内,由省级监察机构承担审查检验资料的监察员和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
附件二:
出口锅炉安全性能检验项目表〔Ⅰ〕 编号
--------------------------------------------------------------------
|锅炉型号| |介质出口压力| |价质出口温度| |
|--------|--------|------------|--------|------------|------|
|售往国家| |合 约 号 | |许可证编号 | |
|--------|----------------------|--------|--------------------|
|制造厂名| |制造日期| |
|--------|----------------------|--------|--------------------|
|用 户| |检验日期| |
|----------------------------------------------------------------|
|序号| 检 验 项 目 | 检验依据 | 检查结果 |
|----|--------------------|----------------|------------------|
|1 | | 钢 板 | | |
|----| |----------------|----------------|------------------|
|2 |材| 钢 管 | | |
|----| |----------------|----------------|------------------|
|3 | | 焊 条 | | |
|----| |----------------|----------------|------------------|
|4 | | 焊 丝 | | |
|----|料|----------------|----------------|------------------|
|5 | | 焊 剂 | | |
|----|--|----------------|----------------|------------------|
|6 |焊|锅筒对接焊缝 | | |
|----|缝|----------------|----------------|------------------|
|7 |探|集中下降管角焊缝| | |
|----|伤|----------------|----------------|------------------|
|8 | |管子对接焊缝 | | |
|----|--------------------|----------------|------------------|
|9 |锅筒焊接试板及试验 | | |
|----|--------------------|----------------|------------------|
|10|受压件焊缝热处理 | | |
|----|--------------------|----------------|------------------|
|11|焊缝外观质量 | | |
|----|--------------------|----------------|------------------|
|12|纵向焊缝对接边缘偏差| | |
|----|--------------------|----------------|------------------|
|13|环向焊缝对接边缘偏差| | |
|----|--------------------|----------------|------------------|
|14|焊缝上的开孔 | | |
|----|--------------------|----------------|------------------|
|15|胀接管孔鼻梁宽度 | | |
--------------------------------------------------------------------
--------------------------------------------------------------------
|序号| 检 验 项 目 | 检验依据 | 检查结果 |
|----|--------------------|----------------|------------------|
|16|胀接管孔表面质量 | | |
|----|--------------------|----------------|------------------|
|17|胀管率及管头质量 | | |
|----|--------------------|----------------|------------------|
|18|焊工钢印 | | |
|----|--------------------|----------------|------------------|
|19|水压试验 | | |
|----|--------------------|----------------|------------------|
|20|安全附件及辅机配套 | | |
|----|--------------------|----------------|------------------|
|21| | | |
|----|--------------------|----------------|------------------|
|22| | | |
|----|--------------------|----------------|------------------|
|23| | | |
|----|--------------------|----------------|------------------|
|24| | | |
|----|--------------------|----------------|------------------|
|25| | | |
|----|--------------------|----------------|------------------|
|26| | | |
|----|--------------------|----------------|------------------|
|27| | | |
|----|--------------------|----------------|------------------|
|28| | | |
|----|--------------------|----------------|------------------|
|29| | | |
|----|--------------------|----------------|------------------|
|30| | | |
--------------------------------------------------------------------
出口压力容器安全性能检验项目表〔Ⅱ〕 编号
--------------------------------------------------------------------
|合约号 | | | |
|--------|------------------------|--------|------------------|
|报检号 | | | |
|--------|------------------------|--------|------------------|
|制造国 | | | |
|--------|------------------------|--------|------------------|
|产品编号| |制造年月| | 类 别 | |
|--------|--------------|--------|--------|--------|--------|
|设计压力| MPa |设计温度| ℃| 介 质 | |
|----------------------------------------------------------------|
|序号| 检 验 项 目 | 检 查 依 据 |检查结果 |
|----|--------------------------|------------------|----------|
|1 | | 总 图 | | |
|----| |----------------------|------------------|----------|
|2 |随|主要受压元件图 | | |
|----| |----------------------|------------------|----------|
|3 |机|主要受压元件强度计算书| | |
|----| |----------------------|------------------|----------|
|4 |文|安全附件计算书 | | |
|----| |----------------------|------------------|----------|
|5 |件|质量证明书 | | |
|----| |----------------------|------------------|----------|
|6 | |使用安装说明书 | | |
|----|--------------------------|------------------|----------|
|7 | 板 材 | | |
|----|--------------------------|------------------|----------|
|8 | 管 材 | | |
|----|--------------------------|------------------|----------|
|9 | 锻 件 | | |
|----|--------------------------|------------------|----------|
|10| 主 螺 栓 | | |
|----|--------------------------|------------------|----------|
|11| 主 法 兰 | | |
--------------------------------------------------------------------
--------------------------------------------------------------------
|序号| 检 验 项 目 | 检 查 依 据 |检查结果 |
|----|--------------------------|------------------|----------|
|12| 焊接试件机械性能 | | |
|----|--------------------------|------------------|----------|
|13| 受压件热处理 | | |
|----|--------------------------|------------------|----------|
|14| 焊缝外观质量 | | |
|----|--------------------------|------------------|----------|
|15| 纵焊缝对接偏差 | | |
|----|--------------------------|------------------|----------|
|16| 环焊缝对接偏差 | | |
|----|--------------------------|------------------|----------|
|17| 封头焊缝布置 | | |
|----|--------------------------|------------------|----------|
|18| 壳体焊缝布置 | | |
|----|--------------------------|------------------|----------|
|19| 衬里层质量 | | |
|----|--------------------------|------------------|----------|
|20| 焊缝探伤 | | |
|----|--------------------------|------------------|----------|
|21| 焊缝硬度 | | |
|----|--------------------------|------------------|----------|
|22| 焊缝金相组织 | | |
|----|--------------------------|------------------|----------|
|23| 胀管管头质量 | | |
|----|--------------------------|------------------|----------|
|24| 安全附件 | | |
|----|--------------------------|------------------|----------|
|25| 水压试验 | | |
|----|--------------------------|------------------|----------|
|26| 气密性试验 | | |
|----|--------------------------|------------------|----------|
|27| | | |
|----|--------------------------|------------------|----------|
|28| | | |
|----|--------------------------|------------------|----------|
|29| | | |
--------------------------------------------------------------------
检验员(签字) 审核人(签字)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进口锅炉安全性能检验项目表〔Ⅲ〕 编号
--------------------------------------------------------------------
|检验单号| |合 约 号 | |国 别 | |
|--------|--------|------------|--------|------------|------|
|锅炉型式| |介质出口压力| |介质出口温度| |
|--------|----------------------|--------|--------------------|
|制造厂名| |制造日期| |
|--------|----------------------|--------|--------------------|
|使用单位| |检验日期| |
|----------------------------------------------------------------|
|序号| 检 验 项 目 | 检验依据 | 检查结果 |
|----|--------------------|----------------|------------------|
|1 | | 总 图 | | |
|----|随|----------------|----------------|------------------|
|2 | | 说 明 书 | | |
|----|机|----------------|----------------|------------------|
|3 | | 强度计算书 | | |
|----|文|----------------|----------------|------------------|
|4 | |安全阀计算书 | | |
|----|件|----------------|----------------|------------------|
|5 | | 质量保证书 | | |
|----|--|----------------|----------------|------------------|
|6 | |钢 板 | | |
|----|材|----------------|----------------|------------------|
|7 |料|钢 管 | | |
|----|--------------------|----------------|------------------|
|8 | 焊缝探伤 | | |
|----|--------------------|----------------|------------------|
|9 |焊缝试件及试验 | | |
|----|--------------------|----------------|------------------|
|10|受压件焊缝热处理 | | |
|----|--------------------|----------------|------------------|
|11|焊缝外观质量 | | |
--------------------------------------------------------------------
--------------------------------------------------------------------
|序号| 检 验 项 目 | 检验依据 | 检查结果 |
|----|--------------------|----------------|------------------|
|12|纵向焊缝对接边缘偏差| | |
|----|--------------------|----------------|------------------|
|13|环向焊缝对接边缘偏差| | |
|----|--------------------|----------------|------------------|
|14|焊缝相互位置 | | |
|----|--------------------|----------------|------------------|
|15|开孔布置 | | |
|----|--------------------|----------------|------------------|
|16|胀管孔鼻梁宽度 | | |
|----|--------------------|----------------|------------------|
|17|胀接管孔表面质量 | | |
|----|--------------------|----------------|------------------|
|18|胀接管头质量 | | |
|----|--------------------|----------------|------------------|
|19|焊缝焊工钢印 | | |
|----|--------------------|----------------|------------------|
|20|水压试验 | | |
|----|--------------------|----------------|------------------|
|21|安全附件及辅机配套 | | |
|----|--------------------|----------------|------------------|
|22| | | |
|----|--------------------|----------------|------------------|
|23| | | |
|----|--------------------|----------------|------------------|
|24| | | |
|----|--------------------|----------------|------------------|
|25| | | |
|----|--------------------|----------------|------------------|
|26| | | |
|----|--------------------|----------------|------------------|
|27| | | |
|----|--------------------|----------------|------------------|
|28| | | |
|----|--------------------|----------------|------------------|
|29| | | |
|----|--------------------|----------------|------------------|
|30| | | |
--------------------------------------------------------------------
检验单位 检验员(签字)

进口压力容器安全性能检验项目表〔Ⅳ〕 编号
--------------------------------------------------------------------
|合约号 | |名 称| |
|--------|--------------------|------|------------------------|
|报检号 | |总图号| |
|--------|--------------------|------|------------------------|
|制造国 | |制造厂| |
|--------|--------------------|------|------------------------|
|出厂编号| |制造年月| | 类 别 | |
|--------|----------|--------|------|--------|--------------|
|设计压力| |设计温度| | 介 质 | |
|----------------------------------------------------------------|
|序号| 检 验 项 目 | 检 查 依 据 |检查结果 |
|----|--------------------------|------------------|----------|
|1 | | 总 图 | | |
|----| |----------------------|------------------|----------|
|2 |随|主要受压元件图 | | |
|----| |----------------------|------------------|----------|
|3 |机|主要受压元件强度书 | | |
|----| |----------------------|------------------|----------|
|4 |文|安全附件计算书 | | |
|----| |----------------------|------------------|----------|
|5 |件|质量证明书 | | |
|----| |----------------------|------------------|----------|
|6 | |使用安装说明书 | | |
|----|--|----------------------|------------------|----------|
|7 | |板 材 | | |
|----| |----------------------|------------------|----------|
|8 |材|管 材 | | |
|----| |----------------------|------------------|----------|
|9 | |锻 件 | | |
|----|料|----------------------|------------------|----------|
|10| |主 螺 栓 | | |
|----| |----------------------|------------------|----------|
|11| |主 法 兰 | | |
--------------------------------------------------------------------
--------------------------------------------------------------------
|12| 焊接机械性能试验 | | |
|----|--------------------------|------------------|----------|
|13| 受压件热处理 | | |
|----|--------------------------|------------------|----------|
|14| 焊缝外观质量 | | |
|----|--------------------------|------------------|----------|
|15| 纵焊缝对接偏差 | | |
|----|--------------------------|------------------|----------|
|16| 环焊缝对接偏差 | | |
|----|--------------------------|------------------|----------|
|17| 封头焊缝布置 | | |
|----|--------------------------|------------------|----------|
|18| 壳体焊缝布置 | | |
|----|--------------------------|------------------|----------|
|19| 补里层质量 | | |
|----|--------------------------|------------------|----------|
|20| 焊缝探伤 | | |
|----|--------------------------|------------------|----------|
|21| 焊缝硬度 | | |
|----|--------------------------|------------------|----------|
|22| 焊缝金相组织 | | |
|----|--------------------------|------------------|----------|
|23| 胀管管头质量 | | |
|----|--------------------------|------------------|----------|
|24| 安全附件 | | |
|----|--------------------------|------------------|----------|
|25| 水压试验 | | |
|----|--------------------------|------------------|----------|
|26| 气密性试验 | | |
|----|--------------------------|------------------|----------|
|27| | | |
|----|--------------------------|------------------|----------|
|28| | | |
|----|--------------------------|------------------|----------|
|29| | | |
--------------------------------------------------------------------
检验员(签字) 审核人(签字)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附件三:关于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检验使用的印章说明
1.为简化手续,在来往文函和检验报告中,一般都可以使用目前在用的印章,安全监察部门和检验所不必另刻制印章,即省级劳动部门用锅炉压力容器监察专用章,检验所用检验所的印章。
2.产品钢印用章,见附图所示。
(1)钢印的外径规定为10mm和20mm两种,根据所检设备和铭牌的大小选用。
(2)CS两字母表示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检验,凡经省级劳动部门授权从事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的检验的检验所都可使用此钢印。
(3)C、S两字母选用英文字××表示两位阿拉伯数字。它们的大小规定为:当钢印外径为10mm时,CS用5号字,××用5号字;当钢印外径为20mm时,CS用3号字,××用4号字。
(4)××表示的两位阿拉伯数字 代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序号。根据国务院国发〔1980〕248号文件规定。
各地序号如下:
北京市 01
天津市 02
河北省 03
山西省 04
内蒙古自治区 05
辽宁省 06
吉林省 07
黑龙江省 08
上海市 09
江苏省 10
浙江省 11
安徽省 12
福建省 13
江西省 14
山东省 15
河南省 16
湖北省 17
湖南省 18
广东省 19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
四川省 21
贵州省 22
云南省 23
西藏自治区 24
陕西省 25
甘肃省 26
青海省 27
宁夏回族自治区 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9
台湾省 30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授权的检验所的序号,由省级劳动部门统一编排。必要时检验所的序号可打在钢印的下方或右下方。
(6)产品钢印规定打在产品铭牌的右上角或产品的明显部位。
产品上钢印用章样式:
示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