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9:25:54   浏览:969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南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修正)

湖南省人民政府


湖南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修正)
湖南省人民政府



(1988年8月2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根据1998年5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湖南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妥善处理林木所有权和林地所有权、使用权争议,保护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促进林业生产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湖南省林业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境内林木所有权和林地所有权、使用权(以下简称林木、林地权属)争议的处理。
我省和邻省之间的林木、林地权属争议,按1984年7月《国务院批转林业部、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调处省际山林权纠纷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处理。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工作的领导,教育公民增强法制观念,发扬团结和互利、互让精神,主动协商解决林木、林地权属争议。

第二章 处理林木、林地权属争议的原则
第四条 处理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必须依照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有利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有利于安定团结,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裁侵权违法行为。
第五条 “林业三定”时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核发的山林权属证书所确认的林木、林地权属,应予维护,不得擅自变更。确有错误且权属仍有争议的,由原发证的人民政府负责处理。
第六条 已经双方协商解决或经基层组织、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处理了的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其协议书或调解书、处理决定书、判决书、裁定书等一律有效。
同一起争议有多次处理结果的,以最后一次为准。
第七条 除本办法第五、六条规定以外的林木、林地权属争议,按下列原则处理:
(一)国营林场、苗圃、林科所、采育场和其他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相互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权属争议,以全民所有制单位组建或扩建时县级以上(含县、下同)人民政府及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等有权批准机关批准的规划设计图、文件
所确认的权属为依据。另有协议的,以协议为依据。
(二)从“四固定”起一直由全民所有制单位经营管理的林木、林地,其林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归该全民所有制单位。
(三)集体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以及个人和个人相互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权属争议,以“四固定”时确认的权属为依据。“四固定”时未确认权属的,参照合作化时期确认的权属处理;“四固定”和合作化时期都未确认权属的,可参照土改时确认的
权属处理。但是,依照法律和政策已将个人使用的林地划归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除外。
(四)因兴修水利、兴建电站、修筑道路等基本建设发生的林木、林地权属异动,以当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有关文件为依据。
第八条 对同一林木、林地,双方均能提出具有同等效力的权属证据的,本着兼顾双方利益,结合自然地形的原则划分。
第九条 林木、林地权属证书及处理权属争议形成的协议书、调解书、处理决定书、判决书、裁定书所记载的“四至”界线与实际面积不符的以“四至”为准,“四至”不清的协商确定。
第十条 乡(镇)集体或个体在其他集体所有或个人使用的林地上采矿,须执行《湖南省乡镇集体企业采矿和个体采矿管理办法》和《湖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并征得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同意,签订合同,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
第十一条 确属在其他集体所有或个人使用的土地上营造的人工林,土地权属不变,林木归造林方所有。但采伐时林木山价应当与土地所有者或使用人按比例分成。其采伐时间和分成比例有协议的按协议,没有协议的协商确定。
禁止以坟争山。本办法实施前在集体所有或个人使用的林地内的坟墓,允许维持原状。其保护范围以坟墓外围为限。
第十二条 农村村民在房前屋后划定范围内以及自留地、自留山上种植的林木,城镇居民在自有房屋庭院内种植的林木,均归个人所有。
单位、个人所有的古木大树,经县有关部门鉴定确认,按有关规定进行保护,不得擅自砍伐。村、组管理的现有风景林,不得擅自分配到户。
第十三条 凡林木、林地权属有争议的地方,在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进入争议地区砍伐林木和从事生产、基建等活动。

第三章 处理林木、林地权属争议的程序
第十四条 对林木、林地权属有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应主动协商解决。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不了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处理。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全民所有制单位或者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
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处理。
第十五条 当事人申请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提请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必须分别提交申请书或加盖本级人民政府印章的专题报告,并附送有争议林木、林地的位置图和其他有关证据,以及当事人协商或下一级人民政府的处理意见等原始材料。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处理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应当深入调查研究,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林木、林地权属争议,一般均授权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办理。
第十八条 林木、林地权属争议,经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协议,或由人民政府调解或裁决结案,应当分别制作协议书、调解书和处理决定书,记载“四至”与面积,并附林木、林地位置图。必要时,可以在林地设立永久性标志。
协议书和调解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调解书还应由调解人员签字,并加盖调解单位印章。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书应加盖人民政府印章。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二十条 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后,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协议书、调解书、处理决定书或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核发林木、林地权属证书,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同时立卷归档,长久保存。
第二十一条 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后,导致行政区域界线变更的,必须按照行政区划变更的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 因处理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实际支付的勘验费、鉴定费、文件资料工本费,由双方当事人按责任大小分担。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三条 伪造、涂改、销毁山林权属证据,故意制造林木、林地权属争议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视情节轻重处以50元至200元的罚款,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对当事人给予行政处分;他人因此遭受经济损失的,责任方应当负责赔偿。
第二十四条 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期间,故意制造事端,扰乱社会治安或阻挠调解处理工作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擅自砍伐有争议的林木的,按盗伐林木处理,依照有关森林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处理林木、林地权属争议中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玩忽职守的,由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林业三定”,是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1981年3月8日《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
本办法所称“四固定”,是指1960年《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中“对劳力、土地、耕畜、农具必须固定给生产小队使用”的规定。
本办法所称“四至”,是指林地着落位置即至东、南、西、北四方的界线。
第二十七条 今后凡发生林木、林地权属异动,当事人应当及时到当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过去本省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湖南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的决定,已经1998年4月4日省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湖南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1、第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为:“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不了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处理。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全民所有制单位或者集体所
有制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处理。”
删去第十四条第三款。
2、第十九条修改为:“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湖南省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正,重新发布。



1988年8月2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河南省工会条例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河南省工会条例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6月24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1995年7月17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为保障工会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会员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第三条 在本省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第四条 本省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都应当依法建立工会。
新建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在开业一年内依法建立工会,开展活动。
上级工会帮助和指导未建立工会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组建工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并提供必要条件。
第五条 工会各级组织应当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上级工会组织领导下级工会组织。建立工会组织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
各级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六条 各级工会应当设立女职工委员会,女职工不足二十五人的基层工会应当设女职工委员。
第七条 县以上各级地方工会,可以依法设立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
第八条 各级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基层工会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经上一级地方工会审查同意,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工会,其工会主席为法定代表人。
第九条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和《中国工会章程》撤销工会组织,也不得把工会组织所属的机构撤销、合并或者归属其他部门。
第十条 工会主席、副主席或者组织员任期未满的,不得随意调动其工作。确因工作需要调动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事先征得本单位工会委员会和上一级工会的同意。
第十一条 企业事业单位的非专职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职期限的,可以延长至任职期满。职工担任专职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后,其劳动合同从当选之日起中止。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保留其本单位职工身份,原劳动合同剩余期限延长至其不再担任专职工会主
席、副主席、委员后再履行。
企业事业单位专职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任职期满不再当选的,所在单位应当妥善安排其工作。
第十二条 各级工会和产业工会根据所承担任务和职工人数等情况,应有相应的职能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有职工二百人以上的,应当配备专职工会工作人员。职工不足二百人的,可以配备专职工会工作人员;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的,应当配备兼职工作人员。专职工会工作人员的人数,由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与工会协商确定。
第十三条 基层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奖励、补贴和福利待遇由其所在单位行政承担。
工会主席、副主席的待遇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执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工会有权到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工作、营业等场所,检查劳动条件、安全生产和卫生设施情况。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会有权要求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方面或者政府有关部
门予以处理。
企业事业单位违反保护女职工特殊权益法律、法规的,工会及其女职工组织有权要求予以纠正。
第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息休假制度。企业事业单位需要延长劳动时间的,应当与本单位工会协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付给劳动报酬。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工时制度和休息休假制度,或者职工因健康原因及其他正当理由不能加班,而企业事业单位强迫
加班的,工会有权要求其纠正,或者要求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予以处理。
第十六条 企业事业单位工会与其所在单位行政方面建立协商、谈判制度。
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方面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工会提出签订、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接到书面通知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与工会协商、谈判。企业事业单位拒绝协商、谈判,或者双方协商、
谈判不成的,工会有权要求当地政府的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工会代表参加同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企业事业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和工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
第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因濒临破产在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工会有权调查、核实,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方面协商、谈判,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第十九条 工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新建、改建、扩建企业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中有关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审查、验收同意后,企业方可施工和投产。
第二十条 工会应当教育职工正确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遵守劳动纪律,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活动,完成生产经营和工作任务;协助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行政方面办好集体福利事业,做好工资、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险工作;会同行政方
面组织职工开展业余文化技术学习、职工培训和文娱、体育活动。
第二十一条 工会应当督促企业事业单位、机关行政方面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为职工交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
工会依照有关规定,根据自愿原则,兴办职工互助补充保险。
工会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监督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和职工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规定的实施。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研究制定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应当听取工会意见。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工资、劳动、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和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利益的政策、规章、措施时,应当吸收同级工会参加。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向同级地方工会、产业工会通报重要工作部署和与工会工作有关的行政措施,研究解决工会反映的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四条 基层工会组织职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实行民主监督;参与本单位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并监督其执行。
第二十五条 依照法律规定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中应有职工代表的,其职工代表由工会组织职工选举产生。
有内部职工持股的企业,工会根据自愿原则,可以协助职工建立职工持股组织,代表持股职工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
企业研究决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决定有关职工工资、福利、安全生产以及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应当事先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并应邀请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参加或者列席有关会议。
工会代表列席上述有关会议的费用,由企业承担。
第二十六条 工会协助政府负责做好职工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的宣传、教育、培养、推荐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省总工会、省产业工会、省辖市总工会,根据独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地方工会及产业工会的友好合作往来,发展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工会的友好交流。
第二十八条 建立工会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应当于每月十五日前,按照上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当月的工会经费。工资总额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
成立工会筹备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应当自成立工会筹备组织之日起,按照前款规定向工会拨缴工会经费。
由财政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应当把工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按月拨缴。
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单位,其工会经费应当由承包、租赁人承担。
工会经费的使用、管理、审查、监督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的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应当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
工会组织职工开展重大活动时,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经费补助,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应当给予支持。
第三十条 工会所有的财产、经费,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提供给工会使用的财产,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
第三十一条 各级地方工会、产业工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基层工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兴办为职工服务、为工运事业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的企业、事业。
工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兴办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改变其隶属关系,不得侵占、挪用、调拨其资产。
第三十二条 各级地方工会和编制列在地方工会的产业工会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离休、退休人员的费用由同级财政负担,待遇与国家离休、退休人员同等对待。
第三十三条 对侵害工会及其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的,工会和有关当事人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控告、请求调解或者依法申请仲裁。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有关部门应当责令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停止侵害,限期改正,或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阻挠和限制职工依法组织、参加工会或者对参加工会的职工打击报复的;
(二)阻挠上级工会帮助、指导尚未组建工会的单位组建工会的;
(三)任意撤销、解散、合并工会组织或者机构的;
(四)阻挠、干扰工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五)侵占、挪用或者任意调拨工会财产、经费,或者擅自改变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隶属关系的;
(六)拒绝应有工会代表参加或者列席有关会议,或者拒付工会代表列席有关会议费用的;
(七)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工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奖励、补贴和福利待遇的;
(八)其他侵害工会及其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的。
对上述侵害工会及其工作人员合法权益,造成经济损失的,工会和有关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赔偿。

第三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逾期未缴或者少缴工会经费的,所在单位工会或者上一级工会应当向其发出催交通知书,限期拨缴。逾期仍未拨缴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并按欠缴金额每日千分之五扣收滞纳金。
第三十六条 工会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勤奋工作,自觉接受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和职工的监督。
工会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给国家、工会和职工造成不良影响或者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均适用本条例。
《河南省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工会条例》,对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有特殊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7月17日

重庆市城市水域垃圾管理规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城市水域垃圾管理规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55号


《重庆市城市水域垃圾管理规定》已经2003年6月2日市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市长 王鸿举
二○○三年六月十九日

重庆市城市水域垃圾管理规定


(2003年6月2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3年6月1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55号发布)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水域垃圾管理,减少水体污染,根据《重庆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城市范围内水域(以下简称城市水域)垃圾的清扫、收集、打捞、运输和处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城市是指市区、郊区、县(自治县、市)规划区和建制镇。


本规定所称的水域是指江河、湖泊、水库等岸线内由水体、滩涂和岸坡等组成的区域以及沿江河、湖泊、水库的港口、码头、集贸市场等经自然力作用后其垃圾可能进入水体的区域。


本规定所称的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以及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建筑施工活动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不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物。


第三条 城市水域垃圾管理实行统一领导与属地管理、专业部门负责与责任单位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水域垃圾管理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 市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水域垃圾的监督管理工作,其日常工作由所属的市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负责。


区县(自治县、市)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所辖区域内城市水域垃圾的监督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海事、水利、渔政、港口等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城市水域垃圾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城市水域垃圾管理实行责任制:


(一)江河滩涂、岸坡的公共场地由区县(自治县、市)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二)江河水面垃圾的打捞、收运,主城区由市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其他地区由当地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负责;


(三)船舶垃圾的收集、处理由船舶所有者或经营者负责;


(四)上述范围外城市水域垃圾的收集、处理由其管理单位负责。


第七条 城市水域垃圾管理责任区范围为:


(一)临岸滩涂从岸线起向水体延伸至水没线,两侧至使用岸线的端点;


(二)水域内的建(构)筑物按其所处位置向四周各延伸5米。


第八条 在城市水域垃圾管理责任区范围内,责任单位应履行下列义务:


(一)与当地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签订水域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书,并落实责任人;


(二)制定责任区水域保洁制度;


(三)按规定设置垃圾、粪便收集或处理设施;


(四)及时清除垃圾,保持责任区水域清洁;


(五)劝阻或举报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 城市水域内的船舶(含趸船)或水上娱乐、餐饮等浮动设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垃圾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垃圾管理事务;


(二)配置与垃圾处理相适应的垃圾储存容器或垃圾袋,按规定做好垃圾收运登记;


(三)按照有关规定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四)船舶垃圾中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废弃物的收运和处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五)冲洗甲板或船舱时,应事先进行清扫,不得将货物残余物排入水域;


(六)来自有疫情港口的船舶垃圾、粪便,应当事先经过卫生检疫机构进行卫生处理后,方可委托清除。


第十条 港口、码头应当按照环境卫生管理要求,配套建设必要的符合标准的公厕、垃圾收集设施等环境卫生设施,保持环境整洁。


沿江河、湖泊、水库的集贸市场、停车场、客运站及商业服务设施,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环境卫生设施标准自行设置厕所、密闭式垃圾容器、废弃物箱等环境卫生设施,对公众开放使用,并负责管理维护,保持经营场地的整洁。


第十一条 城市水域内的船舶及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区垃圾及粪便的收集、打捞、运输和处理,可委托水上环境卫生服务单位进行并实行有偿服务。


第十二条 从事水上环境卫生服务的单位,应当确保垃圾、粪便日集日清,密闭运输,不得污染环境,并接受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海事部门和委托单位的监督。


第十三条 城市水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收集、打捞、运输和处理垃圾,不得将有毒有害垃圾混入生活垃圾。


第十四条 在城市水域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抛撒果皮、纸屑、烟头及各种食品包装等废弃物;


(二)倾倒垃圾、粪便,乱抛动物尸体等;


(三)倾倒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


(四)损坏、擅自关闭或者移动环境卫生设施。


第十五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市政管理监察队伍责令改正,并按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按规定设置垃圾、粪便收集或处理设施的或未及时清除垃圾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船舶未按照有关规定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关闭、拆除环境卫生设施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将有毒有害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的,除涉及危险废物的按照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处理外,对违法个人处50元的罚款,对违法单位或经营者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有违反第十四条所禁止的行为之一的,按照前款第(四)项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涉及环境保护、海事、水利、渔政等行政管理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对违反本规定的船舶,已由海事部门按照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处罚的,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处罚;已由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规定处罚的,海事部门不再处罚,但对造成水域污染严重的船舶,按本规定处罚过轻的,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移送海事部门处理。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八条 环境卫生、环境保护、海事等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属单位或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不按规定履行城市水域垃圾管理区域责任制规定职责的;


(二)不依法查处违反城市水域垃圾管理规定行为的;


(三)对群众举报违反城市水域垃圾管理规定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的。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