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协议的签订、保密措施的管理和秘密防范/戚谦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02:07:28   浏览:930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律师忠告: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勿临渴掘井,宜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河南成务律师事务所 戚谦

■郑州戚谦律师•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专题系列二:

保密协议的签订、保密措施的管理和秘密防范

戚谦 河南成务律师事务所 13837159892

 一、签订保密协议——保护商业秘密的直接手段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智力成果权,如果有关人员不通过保密措施自己主张权利,那么从法律上就没有主观占有该财产的主观意图,因而不能构成该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因此,法律要求权利人必须对商业秘密采取保密措施,这就是商业秘密的保密性或管理性。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其商业秘密必定得加以利用,无论其职工或是第三人都有机会接触、知悉商业秘密,所以企业应当与接触商业秘密的人员建立一个明示的保密措施,即签订保密协议。 

 ★(一)保密协议的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规范的保密条款(或者可以是独立的保密协议)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明示合同所涉及的需要保密的商业秘密范围;
(2)合同对方以及合同对方的任何员工、代理人均受保密条款的约束;
(3)受约束的保密义务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可将商业秘密透露给任何第三方或用于合同目的以外的用途;
(4)受约束的保密义务人不可将含有保密信息的资料、文件、实物等携带出保密区域;
(5)保密义务人不可在对外接受访问或者与任何第三方交流时涉及合同规定的商业秘密内容;
(6)不相关的员工不可接触或了解商业秘密;
(7)保密信息应当在合同终止后交还;
(8)保密期限在合同终止后仍然保持有效;
(9)违反保密义务的,应当承担明确的违约责任。

  1、商业秘密的范围。
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河南成务律师事务所的戚谦律师提醒注意,所有具备法定构成要件的信息都是商业秘密,其范围远远不止目前立法所列举的类型。 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具体来讲一般可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技术信息还是经营信息,作为权利人主张权利时,都必须明确指出秘密信息的“秘密点”,而不能笼统的说某项技术或者某份资料是商业秘密。
实践中,属于商业秘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技术信息。即人们在科研和技术创新活动中所获得的技术方案、技术数据等。(2)经营信息。即在商业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计划、经营总结,如投资计划、销售计划、客户名单等。(3)管理信息。即企业在组织和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方法、经验,如管理模式、管理诀窍等。(4)其他信息。除上述三种以外的其他符合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信息。

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合同中明确界定哪些技术和信息属于商业秘密,达到职工清楚哪些需要保密及保密的程度;注意区分商业秘密与受雇人的一般知识、经验和技能。职工只是对于公司的商业秘密承担保密义务,而一般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是职工人格的一部分,公司无权将其列为公司商业秘密予以保护。
避免笼统的将所有的信息或技术都约定为商业秘密,实践中既不易操作,发生争议时也不利于举证。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当商业秘密具有企业无形资产和职工个人劳动成果双重性质时,应当特别注意明确其性质属于个人著作权还是公司商业秘密,当事人是否要承担保密义务。

2、保密主体
用人单位只应当与接触、知悉、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商业秘密保护条款(协议),而不是普通员工或职工,更不能是全体员工。当然,企业还应当根据自身的性质和情况分析确定企业中的哪些人员掌握了商业秘密。对于某些不在保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普通员工,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获悉公司的商业秘密时,也应该列入保密主体的范围。
实践中,商业秘密保护主要应针对公司企业的6类关键岗位员工:(1)高层管理者,他们往往掌握企业的核心商业秘密;(2)技术研发人员,因工作需要,他们可能了解重要的商业秘密或保密信息;(3)高级营销人员,他们直接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4)重要管理岗位的人员,如HR、财务管理、法务管理人员,许多公司关键资料都在他们那里;(5)秘书人员,其职责是进行会议记录,管理和传发文件,其接触商业秘密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6)重要信息员,企业内的各种调研数据等都掌握在他们手里,这主要是针对咨询行业来说。
尽可能限制商业秘密的知悉范围。企业应尽量控制知悉商业秘密的员工人数,也尽可能实行分段或分部接触,各人手上掌握的只是不能独立发挥作用的局部。如:某饮料由原液A和原液B混合而成,可以将有关人员分成生产原液A和原液B的两个组,互不通气。生产好的两种原液再由第三组按比例调配。

   3、保密期限。
法律对保密的期限没有规定,可以是长期的,直至其进入公知领域。
鉴于商业秘密的性质,只要其不被公开就可以永远保持其秘密性,因此企业可以在保密协议中约定不仅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而且在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后直至商业秘密公开为止,员工都不得披露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企业的商业秘密。

   4、保密义务和泄密行为。在保密协议中应当明确员工保守商业秘密的具体义务,确定员工的哪些行为属于泄密行为。

   5、违约责任和赔偿方式。在保密协议中应当明确哪些情况属于违约,发生违约时如何计算赔偿数额,这一内容是企业日后向违约员工主张权利的重要依据。因为一般来讲,当侵犯商业秘密的情况发生时,要确定企业所遭受的损失相当困难,而我国立法在这方面的规定也不完善,如果没有明确约定违约情况和赔偿标准,则企业损失的弥补将难以实现。

★(二)签订保密协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签定保密协议的法律依据  
  企业在与职工签定保密协议时,常常会遇到职工拒绝签定的情况,有的职工认为自己并没有接触企业机密,没有理由要签定保密协议,企业也担心保密协议签定后能否受到法律保护,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签定保密协议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的。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南省劳动保护监察暂行规定(修正)

海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省劳动保护监察暂行规定(修正)
海南省人民政府


(根据1997年10月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06号修正)


第一条 为加强劳动保护管理工作,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境内的一切企业。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劳动保护实行国家监察。各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劳动保护的国家监察权。
省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是主管全省劳动保护监察工作的机关,设置劳动保护监察机构及检测检验机构;市、县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是主管市、县劳动保护监察工作的机关,设置劳动保护监察机构。
第四条 劳动保护监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对企业执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章进行直接监察;
(二)监督、检查企业劳动保护措施的实施和劳动保护技术措施经费的提取和使用;
(三)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中有关劳动保护设施的设计审查、鉴定和竣工验收;
(四)督促部门、企业对职工进行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对企业厂长(经理)和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统一组织培训和考核发证;
(五)监督、检查、参加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对因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提出结论性意见;负责统计和通报因工伤亡事故情况;
(六)对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实行安全认证;
(七)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制度;
(八)对违反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定,以及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或者发生因工伤亡事故包括急性中毒,(下同)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发出劳动保护监察指令书,令其限期整改;或者发出劳动保护监察罚款通知书,给予经济处罚,直至令其停产整顿。对违反劳动保
护规定的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并视情节轻重,提请有关单位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 劳动保护监察机构设劳动保护监察员。
劳动保护监察员由省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培训,并考核任命,发给《海南省劳动保护监察员证书》。
根据工作需要,省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各行业和大型企业聘任兼职劳动保护监察员,发给《海南省劳动保护兼职监察员证书》,由劳动保护监察机构授权其执行任务。

劳动保护监察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当出示劳动保护监察员证书。
第六条 劳动保护监察员的主要职权是:
(一)可以随时进入企业现场进行劳动保护检查,参加有关会议,查阅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
(二)在进行检查时,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有权要求企业负责人立即处理,并同时向劳动保护监察机构报告;
(三)业务上接受劳动保护监察机构的指导,可以直接向劳动保护监察机构反映企业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情况及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和因工伤亡事故情况,并参与因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七条 工会组织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劳动保护工作实行群众监督。工会应当教育职工群众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当生产中出现危及职工生产安全的情况时,工会可以要求企业负责人予以处理。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劳动保护法规而造成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
财产重大损失的,工会应当代表职工向司法机关申诉和控告,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八条 财政部门应当将劳动保护监察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年度拨给劳动保护监察机构经费,专款专用。
第九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劳动保护监察机构的提议,对不具备必要的劳动保护条件,严重危及职工安全健康,又没有及时改造的企业,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 (注: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06号决定将本条删去,其后条文顺序依次顺延)
第十条 各级建筑管理部门应当把劳动保护条件和安全文明施工能力作为审批和确定建筑施工单位等级的重要依据,对不具备必要劳动保护条件和安全文明施工能力的单位,依据劳动保护监察机构的提议,拒发或者吊销其施工执照。 (注: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06号决定将本?
跎救ィ浜筇跷乃承蛞来嗡逞樱?
第十一条 企业主管部门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设置劳动保护管理机构和配备管理人员;
(三)加强劳动保护目标管理,制定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
(四)协同劳动保护监察机关、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工会组织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进行监督;
(五)对企业和职工进行经常性、预防性的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和检查工作;
(六)组织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因工伤亡事故。
第十二条 企业厂长(经理)的主要职责是:
(一)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劳动保护管理机构和配备管理人员;
(三)在编制生产计划时,同时编制劳动保护技术措施计划,并依照国家规定提取、使用劳动保护技术措施经费;
(四)对职工进行劳动保护“三级”(即厂、车间、班组)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能允许上岗独立操作;
(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生产和变动工人工作岗位时,应当对操作人员进行新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合格后方能允许上岗独立操作;
(六)建立、制定各种劳动保护规章制度,并严格进行定期和经常的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七)对厂内生产区域、作业场所的确定及生产设施和设备的配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劳动保护规定;
(八)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生产性建设工程的劳动保护设施项目,必须经劳动保护监察机关审查同意后方能实施;
(九)对生产过程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或者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必须安装、配备劳动保护设施,做好职工个人防护工作,并按照规定定期检查职工身体,发放保健食品和防护用品;
(十)签订各种形式的经济承包合同,必须同时落实劳动保护责任和劳动保护措施,多层次承包的必须多层次承包劳动保护项目;
(十一)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及本省有关规定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
(十二)禁止安排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从事有害有毒作业;
(十三)安排职工加班加点每月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
(十四)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和急性中毒,必须进行登记、调查、统计和处理。
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行业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工会组织。发生死亡事故应当同时报告当地人民检察院,急性中毒事故应当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由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全面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成绩显著的;
(二)在劳动保护技术措施方面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对改善劳动条件有显著成果的;
(三)对排除事故隐患或者在事故发生后,积极抢救,避免事故扩大的;
(四)敢于检举、揭发、制止违反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行为,成绩显著的。
第十四条 违反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由劳动保护监察机关按照情节轻重处以罚款:
(一)违反国家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本规定,接到劳动保护监察指令书后,逾期不整改的,罚款一千元至五千元;
(二)发生因工伤亡事故的,每重伤一人,罚款三千元至五千元,每死亡一人罚款五千元至一万元;发生因工伤亡事故后隐瞒不报、少报或者故意破坏现场,阻碍事故处理的,罚款三千元至一万元;
(三)安排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的,每安排一人罚款二百元;
(四)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生产性工程项目未同时设计和配备劳动保护设施而擅自开工、投产使用的,责令配备劳动保护设施,并处以该项目劳动保护设施投资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注: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06号决定将第十四条第四项修改为:
(四)新建、改建、扩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生产性工程项目未同时设计和配备劳动保护设施而擅自开工、投产使用的,责令配备劳动保护设施,并处以该项目劳动保护设施投资额10%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五)安排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从事有害有毒作业和安排女工从事禁忌劳动范围内劳动的,每安排一人,罚款三百元至五百元。
第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企业,由劳动保护监察机关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其部分或者全部停产整顿:
(一)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后,不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
(二)作业场所使用的设备不符合劳动保护规定,事故隐患严重,危及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接到劳动保护监察指令书后逾期不采取措施的;
(三)作业场所尘毒浓度严重超标,接到劳动保护监察指令书后逾期不采取措施治理的。
责令企业停产整顿,必须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 受经济处罚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劳动保护监察机关发出的劳动保护监察罚款通知书规定的时间如数缴付罚款。逾期不缴的,按照规定增收滞纳金。

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劳动保护监察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在接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对复议决定仍然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后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
机关或者复议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 罚款全部上缴财政,由省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使用。
第十八条 罚款应当从企业自有资金中支付,不得计入成本,也不得列入营业外支出;对个人的罚款,一律自负。
第十九条 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劳动保护监察,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关于工业劳动卫生的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十一条 省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省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2年1月6日

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实施意见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加强电力监管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实施意见



  为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依据《电力监管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电力改革和电力监管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加强市场准入监管,支持和引导符合资质条件的不同所有制企业进入电力市场。不断完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及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许可准入条件,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对民间资本投资的电力企业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企业依法颁发许可证。
(二)加强调度和交易监管,保障不同所有制发电企业的合法权益。督促电网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与民营发电企业签订并网调度协议和购售电合同,切实履行合同义务,严格执行电力调度规章和规程,确保调度和交易公开、公平、公正。
(三)加强新建机组并网监管,保障民间资本投资的发电机组公平、无歧视接入电网。监督电网企业公开新建机组接入系统审核程序、审核标准和审核进度,平等对待民间资本投资新建机组的并网运行调试、并网安全性评价、转商业运营等事项。
(四)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调度监管,促进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在不同所有制发电企业的全面落实。督促电网企业根据相关技术规程要求,及时确定接入系统方案并同步配套实施,保障可再生能源公平、无歧视接入电网,按规定优先调度。
(五)加强电价及电费结算监管,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统一的电价政策。保障民营发电企业享受平等的电价政策,并及时足额结算电费。
(六)加强电力建设市场监管,促进电力建设市场开放。推进电力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以及建设物资设备采购等领域市场开放,支持民营企业进入电力工程建设及物资设备的生产供应等领域。加强用户工程市场监管,杜绝“三指定”行为,为民营企业参与平等竞争创造条件,扶持其健康发展。
(七)加快电力市场建设,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参与竞争创造条件。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搭建市场交易平台,完善市场规则及监管办法,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电力市场运行机制。
(八)完善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大用户直接交易。制定和公开准入条件,简化审批程序,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分别作为发电商和大用户参与直接交易。
(九)积极推动电价改革,促进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电价机制。组织开展输配电成本分开核算,积极推动输配电价改革,推动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
(十)加强电力监管法制建设,规范监管行为。按照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有关规定,全面清理不利于民间投资电力的监管规章和文件,推动监管职责、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
(十一)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和披露,为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及时公布电力监管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发布有关行业信息和电力监管信息,督促电力企业按规定及时披露信息,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享有同等的知情权。
(十二)提高许可证管理工作效率,为民间资本投资电力和参与电力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畅通许可办理渠道,公开许可管理流程,完善一个窗口对外工作机制,提供一站式服务。
(十三)拓宽和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做好不同所有制企业投诉举报和争议纠纷处理工作。加强12398投诉举报热线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及时做好民营企业投诉举报和争议纠纷的受理、处理、回访等工作。定期发布投诉举报相关信息,发挥专业网站等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十四)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健全民间资本投资电力的服务体系。加强电力行业及中介组织建设,为民间资本投资电力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和教育培训等服务,及时反映民营企业的诉求。强化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和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十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民营电力企业依法经营。切实做好对民营企业的法制宣传教育,督促民营电力企业落实国家各项政策,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规则和标准,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发展。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四日